《短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2. 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2. 《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重点和难点】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言之美。【教学方法】诵读法课外资料延伸法【课前准备】陶弘景及苏轼的生平资料、承天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于祖国的秀美山川,无数位文人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用书信这一文体进行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用书信文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山川之美。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 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高帝即引为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三、文本链接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混浊,他遁逊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四、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范读课文。(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2)自由朗读两三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3.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2)教师明确重点词语。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全班讨论,理解文章大意。4.背诵课文。(1)自由竞背。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五、课文精读1.本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试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喜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3.拓展:“山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