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辊道窑的操作与控制

第七章辊道窑的操作与控制_第1页
1/19
第七章辊道窑的操作与控制_第2页
2/19
第七章辊道窑的操作与控制_第3页
3/19
1 第七章 辊道窑的操作与控制 众所周知,烧成是陶瓷工业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不管以何种原料来调配,也不管前道工序多么复杂、多么完善,没有烧成过程,或烧成过程不合理,就不可能得到满足要求的产品。要使制品烧成合乎质量要求,除了要有先进的烧成设备(辊道窑)外,还要有良好的操作控制,才会相得益彰。 7 .1 烧成制度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7 .1 .1 陶瓷制品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 陶瓷制品的烧成过程甚为复杂,无论采用何种烧成工艺(一次或二次烧成),它在烧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均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透彻了解陶瓷制品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无疑对烧成控制有重大意义。陶瓷制品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随不同的温度阶段各有不同,下面分不同的阶段加以叙述。 第一阶段:室温~300℃,此阶段为蒸发阶段,主要是排除机械水和吸附水,坯体不发生化学变化,只发生坯体体积收缩、气孔率增加等物理变化。 第二阶段:300~950℃,此阶段为氧化分解阶段,坯体的主要化学变化是结构水的排除、坯体中所含有机物、碳酸盐、硫酸盐等化合物的分解和氧化,以及晶型转变。 7 .1 .1 .1 分解反应 1. 结晶水的分解、排除 此阶段为坯料中各种粘土原料和其他含水矿物(如滑石、云母等)结构水的排除。结构水的分解、排除温度,取决于原料的矿物组成、结晶程度和升温速度等。例如,高岭石的脱水温度约在 400~600℃之间,蒙脱石的脱水温度为 600~750℃,伊利石脱水温度为 400~600℃,滑石在 600℃以上脱水,瓷石在 600~700℃之间急剧脱水。 2. 盐类的分解 陶瓷坯料中一般含有碳酸盐、硫酸盐类物质,在此阶段会分解而逸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使坯体进一步收缩或气孔率增加(如釉面砖)。主要分解反应如下: MgCO3 == MgO+CO2  (400~900℃) CaCO3 == CaO+CO2 (850~1050℃) 4FeCO3+O2 == 2Fe2O3+4CO2 (800~1000℃) MgCO3·CaCO3 == CaO+MgO+2CO2 (730~950℃) Fe2 (SO3) 3 == Fe2O3+3SO2  (560~750 ℃) 7 .1 .1 .2 氧化反应 1. 碳素及有机物的氧化 坯体中的碳素来源于坯釉原料,如我国北方的紫木节土、黑碱石、黑砂虿和南方的黑泥等都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碳素,还有烧成时烟气中未燃烧的碳粒沉积在坯体表面等。这些物质在加热升温时均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有机物中 C+O2 CO2 (350℃以上) C(碳素)+ O2 CO2 (约 600℃以上) S+ O2 == SO2 (250~9...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辊道窑的操作与控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