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发展、改革与管理,是党和人民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迅猛发展,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总体规模、宏观与微观管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 1978 年的 169732 家增加到 2007年的 298480 家,其中县及县级以上医院为 19852 家。卫生人员从 1978 年的 310.56万人增加到 2007 年 590.4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从 1978 年 204.17 万张增加到2007 年 370.11 万张,卫生总费用从 1978 年的 110.21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10966亿元(图 7-1/图 7-2/图 7-3 和图 7-4)。图 7-11978年与2007年医疗卫生机构对比图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19782007169732298868图 7-21978年与2007年县及县以上医院对比图(单位:个)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9782007929319847图 7-31978年与2007年医疗卫生人员数对比图(单位:万人)700600500400300200100019782007310.56590.4图 7-41978年与2007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比图(单位:万张)30025020015010050019782007204.17267.5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医疗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队伍当中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和发展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是 30 年来多项有效改革政策与科学管理举措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成果,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各地认真规划,妥善布局,积极投入,科学建设,逐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保证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完善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管理,基本上建立了法制化的医疗机构管理体系。一、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卫生部以各种方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规划和指导。1982 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这是我国建国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7 年 11 月,在宁波召开“全国文明医院建设研讨会”,卫生部提出按照医院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常规化、规范化的原则和要求,将文明医院评比引向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的轨道上来。1989 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