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五章细胞因子

第五章细胞因子_第1页
1/12
第五章细胞因子_第2页
2/12
第五章细胞因子_第3页
3/12
1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总论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骨髓或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名称 根据来源,最初Dumonde(1968)将细胞因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两类。 1、淋巴因子(lymphokine,LK) 是指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增生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引起炎症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目前已知,IL—2、3、4、5、6、9、10、11、12、13,TNF—β和IFN—γ等均为淋巴因子。 2、单核因子(monoline,MK) 是指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产生免疫效应和引起炎症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主要包括IL—1、8,TNF—α和IFN—α等。 根据功能,目前可将细胞因子粗略分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nting-factor,CS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生长因子(growth-factor,CF)五大类。 三、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只有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受体与其爷膜表面受体一样,均由三个部分即膜外区(细胞因子结合区)、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革酸区域)和胞质区(信号传导区)组成。细胞因子受体根据胞外区氨革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 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部分均具有一个或数个免疫球蛋白(Ig)样的分子构型,每个 Ig样功能区由100个左右 2 的氨革酸组成。IL—1、6、12受体和M—CSF受体属于这一家族。 2、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同源区近N端有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同源区靠近细胞膜处有一个色氨酸—丝氨酸—X—色氨酸—丝氨酸功能区。大部分细胞因子受体如IL—2、3、4、5、7、9、G—CSF,GM—CSF等受体均属这一家族。干扰素受体(IFN—R)也属该家族成员,但其胞膜外同源区近N端只含有两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3、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均有3或4个由约40个氨基酸组成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区域。属该家族成员者除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lr,NGF—R)外,还有肿瘤坏死因子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五章细胞因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