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模式引子:人们对遗传学的研究始于性状的研究。孟德尔用豌豆作材料,揭示了两大定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今天我们讲述分离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背景:1、孟德尔成功的三大原因:一、 用豌豆作材料-------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结果可靠易于分析二、 先对一对相对性状研究,然后多对研究三、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1、 异花传粉--------2、 父本-----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接收花粉的植株。3、 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粉的全部雄蕊4、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如高矮。5、 P 表示亲本、F1 表示子一代、杂交、自交。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P父本纯高╳母本纯矮 F1高自交 F2高、矮 3:1从上图看出:杂种子一代(F1)显现出来的性状如高,叫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矮,叫隐性性状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D:掌握)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对分离定律的解释模型、讲授、引导、自研第 1 课时教学过程在 F2 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总得的结果:子一代只表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并两者的比接近3:1。对其他的相对性状也是如此。对分离定律的解释:孟德尔认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d。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如DD、Dd、d d。而且两个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会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再受精时又可重新组合。当 Dd 在一起时,由于 D 对 d 的显性作用,Dd 只表现为高茎。P纯高 DD╳纯矮 d d减数分裂减数分裂配子 D d受精作用 D dF1自交F2 DD D d D d d d基因型 1: 2:1高矮表现型 3: 1说明:DD 和 d d 是纯合子; D d 是杂合子。讨论:1、纯合子的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吗?请同学图示分析杂合子的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吗?请同学图示分析总结: 分离定律的操作过程及其一些规律和特定的数字、一些概念。作业教学后记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模式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验证、实质、在实践中的应用。测交、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定律的应用测交、实质、定律的应用讲解、学生研讨、感悟第 2 课时复习教材,掌握概念、熟悉分离定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