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堂新授课的思考吴永军先生在《当代教育科学》中这样写:“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还说: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讲,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1. 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2. 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学内容的教材、教程与学习内容的学材、学程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分析解答做好预设。3.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确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4. 教学评价要完善。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学习活动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选择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般可分为复习旧知识,明确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一、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益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默写单词、公式或事件发生的年份、检查课外作业 、纠正作业错误等。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运用课堂过程性评价方法,可给与口头评价或计分,对学生的表现指出优缺点,给予解释和说明。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尽力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二、明确教学目标: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发兴趣。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也可以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