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VIP免费

第1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_第1页
1/82
第1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_第2页
2/82
第1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_第3页
3/82
1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伤寒学部分伤寒学部分2第一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第一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张仲景与《伤寒论》《伤寒论》方研究方法3张仲景与《伤寒论》张仲景与《伤寒论》仲景其人学术成就代表著作及流传《伤寒论》特点4仲景其人仲景其人名机,仲景为字,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50~219年)。关于仲景故里的记载,始见于唐代甘伯宗的《名医录》: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到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医林列传》: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受业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近年有人对张仲景的故里东汉南郡涅阳人(今河南南阳邓县穰东公社张寨村)5学术成就学术成就1.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著成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创立了六经与八纲相结合的辨证体系,揭示了具体分析的辨证方法。3.制定了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及历验有效的方剂,从而形成我国医学所独有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6代表著作及流传代表著作及流传《伤寒杂病论》原书共十六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是论述外感疾病和内科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219年),成书后由于各种原因,秘而不传,从而造成本书不能广泛流传。孙思邈·《千金要方》上卷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药方而不传”的记载。7晋·太医令王叔和将伤寒残本加以整理,而命名为《伤寒论》,使本书复显于世,这就是《伤寒论》的来源。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指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8北宋开宝(公元968~976年)中,荆南国末主高继冲亡国后(被贬为刺史)进献了一本书——《伤寒论》,直到治平年间(公元1065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奉朝廷之命整理医书,在较定《伤寒论·序》中云:“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条,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这就是宋版《伤寒论》。9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的按宋版本复刻《伤寒论》,从而保存了宋版《伤寒论》的真面目。又称为“赵刻本《伤寒论》。赵刻本现存有六部,分别存于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内阁文库、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各一部。10在公元1144年,成无己全文注解了伤寒论,名为《注解伤寒论》又称为“成注本”。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成无己全文注解了伤寒论,名为《注解伤寒论》,称为“成注本”。本版由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校定并复刻而流行于世,又称为汪校本。目前,国内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宋版本(治平本、赵刻本)成注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11《伤寒论》特点《伤寒论》特点变、辨、严、活、简变—《伤寒论》中的内容言变多而言常少,对于常规的六经病的主证及主方论述不多,绝大部分是探讨非典型的、证情疑似的、病势不定的复杂证候。通过对这些复杂病情的讨论,从而揭示诊察的规律和方法。12辨—每个病篇都以“辨”字冠首,如“辨……病脉证并治”。全书都贯穿着“辨”的精神,不但要辨病在何经,而且要辨病性的阴阳,辨病位的表里,辨病性的寒热,辨邪正的虚实(也就是八纲辨证)。不但要能辨简单的证候,而且要能辨复杂的疑似的证候。严—指方药的配伍极其严谨,其中一味药的变动,或仅仅是药量的增减,作用就是显著不同,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13活—是指具体分析的方法。辨证上很少固定证型,强调具体分析,治疗上不是刻板呆法,主张“随证治之”;方药上反对执方治病,重视加减变化。简—《伤寒论》六经病篇连同霍乱,劳复等篇在内共398条条文(宋本397条),只有13404个字(赵开美复刻宋本),的确十分简要,有些条文只提出一个症状或一种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然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讲伤寒论方研究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