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 与 COD 一.为什么需要 BOD 与 COD 无疑,污水中多数污染物是有机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有机物有几千万种,未发现的不知有多少种。一一表达不现实,有必要用一个简单易行的统一指标。 1.1 目前污水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生化法特别是好氧法。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来表达有机物浓度,可行且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因此需要 BOD。 1.2 无疑,BOD 应用无穷长时间来测定,即 BODu。这也不现实。由于有实际意义的 HRT不会太久,因此可以用几十天的 BOD 来近似代替 BODu。为避免硝化影响,时间还要再短一些,因此一般使用 20 日 BOD。 1.3 20 日 BOD 测定周期也很长。目前流行的是 5 日 BOD。 1.4 为和社会工作周期吻合,欧洲习惯用 7 日 BOD。 1.5 5 日 BOD 时间也不短,因此需要更快捷的方法。COD 用激烈的化学氧化法,可以相对迅速获得结果,弥补时间缺陷。 1.6 高锰酸钾氧化性强,且自身颜色鲜明,可用作 COD 方法。高锰酸钾颜色鲜明,特别适合在低浓度下准确测定,因此在给水领域盛行。日本在污水领域也很流行。(所以日本废水BOD 经常表达得比COD 还高,包括生活污水)。 1.7 重铬酸钾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回流时氧化能力更粗暴,多数场合氧化充分。世界范围内流行。 1.8 在更暴力的反应氛围下,一把火烧掉有机物,测定氧消耗量或二氧化碳产量,测定更可靠。此即 TOD 与 TOC。 1.9 明确知道污水中各主要污染物构成与比例,可以根据分子式直接计算,即理论COD。不过实际过程中往往不易实现或没有必要实现。 一.BOD 与 COD 方法、仪器的内在缺陷 2.1 BOD 方法、仪器内在缺陷 BOD 测定方法决定了,实际使用水样只能消耗一部分DO,对应有机物浓度范围大约是几个 mg/L。有些污染物在这一浓度范围内生化性不坏,但是实际废水中因污染物浓度高,产生新的物理、化学、生化性质,导致 BOD 假阳性。上述性质变化可能是渗透压、pH、表面性质(有表面活性剂效应的物质超过临界浓度后影响传质)等。这类废水启动难,但只要反应器内不积累,很容易对付。 例1:渗透压—糖。糖生化性极好,但高浓度糖水的渗透压高,直接生化性极差。(南方的蜜饯就是用高浓度糖水来保鲜的)。因 BOD 测定方法缺陷,必须稀释到几个 ppm 水平才能测定,因此渗透压问题被绕过去了。当然不会有人直接排放这么高浓度的糖水,且即使蜜饯浓度高,进入生化系统后只要糖可以在低浓度下降解,体系中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