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等脑疾病。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criticalcareunit,NCU)收治的多为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难治性颅内压增高(ICP>20mmHg,1mmHg=0.133kPa),且标准治疗不奏效的比例约占 20%,病死率高达 80%~100%。因此,准确监测颅内压变化,合理确认颅内压干预界值,有效控制颅内压,成为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推出《颅内压增高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撰写方法与步骤:按照改良德尔菲法,(1)撰写方案由神经重症协作组组长起草,撰写核心组成员审议。(2)文献检索、复习、归纳和整埋(1960 至2017 年 Medline 和 CNKI 数据库)由撰写工作小组(3 名神经内科博士)完成 。 ⑶ 按 照 2011 版 牛 津 循 证 医 学 中 心 (CenterforEvidence-basedMedicine,CEBM)的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级别和推荐意见。⑷共识撰写核心组成员 3 次回顾文献并修改草稿,其中 1 次面对面讨论,并由组长归纳、修订。(5)最终讨论会于 2018 年 3 月 23 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全体成员独立完成共识意见分级,并进行充分讨论。对证据暂不充分,但 75%的专家达到共识的意见予以推荐(专家共识);90%以上高度共识的意见予以高级别推荐(专家共识,A 级推荐)。一、颅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指征证据背景:急性重症脑损伤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此时,经典的临床征象是头痛、呕吐、意识障碍(GCS<8 分)等。而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既可发现颅内病变(大容积脑出血或脑梗死、严重脑挫伤等),又可显示早期颅内压增高征象,如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小或消失,脑室或脑池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推荐意见:急性重症脑损伤伴颅内压增高临床征象,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严重颅内病变和显著颅内压增高征象时,可考虑颅内压监测,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专家共识,A 级推荐)。(二)颅内压监测技术1.有创性颅内压监测证据背景:虽然有创性(侵入性)颅内压监测始终被视为“金标准”,但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和硬膜外 4 个部位的 ICP 监测最优选择与排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与脑实质 ICP 监测相比,脑室内 ICP 监测因兼顾治疗(CSF 引流),而使难治性颅内压增高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