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_第1页
1/7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_第2页
2/7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_第3页
3/7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溪山行旅图》:怎样理解巨碑般的高山?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给你介绍的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范宽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 950 到 1032 年,也就是北宋前期。隐藏九百年的签名这是一张尺寸巨大的山水画,高 206.3 厘米,宽 103.3 厘米。画中的高山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因此属于,,巨碑式山水画"。这件作品被称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现在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宝,,之首。这件作品流传有绪,文字记载脉络清楚。一代代的藏家都确信这是范宽《溪山行旅图》真迹。明代董其昌在天头题过字,写下“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董其昌观“。“中立”是范宽的字,所以,可以说这张画也得到了董其昌的背书确认。1958 年,历史再次给了世人一个大惊喜。当时,故宫的一部分精品收藏已经被带到台湾,被放在台中的一个防空洞里。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著名的美术史家李霖灿先生,在防空洞仔细观察研究这件作品,突然在这件作品右下角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两个小字一一范宽。900 多年来,这应当是画家的签名第一次被人发现。宋代以前,画家的签名很不明显,把名字在树根、石块里隐藏起来。明末清初的钱杜在《松壶画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原文:“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癖树根、石碑。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扰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这样一方面给自己的作品做一个可供识别的标记,另一方面又避免破坏画面的整体性。范宽这件《溪山行旅图》就是这样,你看,画面的右下角有一行旅人,他的名字就藏在最后一位旅人身后的树丛里。900 多年来,这件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范宽的作品。但是这一刻,我们第一次看到画家“现身”了,历代人的默契,在这一刻得到了印证。这真是莫大的惊喜与感动。如何观看这件作品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这件作品。这件"巨碑式山水画",从何看起呢?有人说"自下而上",有人说"自上而下”,都不得要领。首先,你要先认识它的构图。这张画里有两道空白,你发现了吗?第一条是山间的路,也就是行旅的旅人走的这条路,在靠近画面底部的位置。第二条空白在路的上方,在画面下部约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条空白不是路,而是一片雾气腾腾的山谷空间。这两条空白就将画面组织成了三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路和路上的行人;第二部分是路上方的两座小山,小山上绿树丛生,尤其右边的小山峰上,布满了尖锐的松树剪影;第三个部分是作为背景的大山峰,仿佛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