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安全实施规范 GB/T20867-2007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安全分析 4 基本设计要求 5 机器人设计和制造 6 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设计 7 使用和维护 8 安装、试运行和功能测试 9 文件 10 培训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景谬、郝淑芬、聂尔来、许莹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 1 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制修订概况 1.1 国际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概况 ISO 10218 是《工业机器人安全》国际标准的编号,此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84/SC 2/WG 3 制定的,并于1992 年 1 月正式发布实施,1997 年 9 月经全体成员体投票复审,确认继续有效实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品种不断增加,功能扩展,性能提高,应用领域亦更加广泛,不仅从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甚至扩展到医疗、服务和康复领域,因此机器人使用的安全及防护问题日益突出。2000 年,美国提出为了加强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的安全,使标准的制定者和使用者更便于交流和执行,并且标准还应考虑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系统中除机器人系统以外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ISO10218: 1992 年的版本进行修订,同时提供了美国在1999年制定的标准版本。2000 年 ISO/TC 184/SC 2 在美国举行的年会上形成决议,决定成立工作组,对安全标准进行修订。2001 年在 日本举行的年会上工作组提出了新工作项目建议草案,把安全标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构形和安装时的安全,第二部分为机器人重新组装、重新布置及使用时的安全规范。此两部分的内容比 1992 年版细化和增加了不少具体内容,特别是对安全防护电路的设计及对各类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更加明确。目前该标准正在制定中。 1.2 我国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我国的研制开发始于“七五”期间。由于工业机器人产品有着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征,其运动部件,特别是手臂和手腕部分具有较高的能量,且以较快的速度掠过比机器人机座大得多的空间,并随着生产环境和条件及工作任务的改变,其手臂和手腕的运动亦随之改变。若遇到意外启动,则对操作者、编程示教人员及维修人员均存在着潜在的伤害。为此,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