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题 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 1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 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3. 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4.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的构成。【教学难点】2/8分子的概念。【课前准备】1.课前作业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2.实验准备① 药品:碘、水、新鲜的馒头片。②仪器: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圆底烧瓶、带铁圈的铁架台、镊子、钥匙、表面皿(3 个)。3.媒体准备① 图片:集气瓶、水、铁锅、酒精分子、湿衣服晾干、分子间有间隔(3 幅图)。② 原子模型:氧原子、氢原子、铁原子、汞原子、碳原子、氯原子。③ 视频资源:氧化汞受热分解视频(2 个)【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引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比如:氢气、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