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都用第二种方法,又分两种添加方法: 1 添加样品中含量一半的80%、100%和 120%,每个两份 2 添加样品中含量一半的50%、100%和 150%,每个两份。这两种都可以的 计算时添加后测得的含量与原来样品的含量一半之差作分子,添加的含量做分母,并计算这 6 个结果的RSD,小于 3%即可。 验证内容有: 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正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建立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 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或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结果。 如该法已建立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 准确度有时也能推算出来,不必再做。 2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假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 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如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相对响应因子,则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应明确证实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於主成分的重量比(%),或是面积比(%)。 3 .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 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制备 3 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 次。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所以加样回收率反映的是方法的准确度, 是评价方法好坏的指标这一,是误差理论在药物质量标准中的具体应用。 准确度=(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100%。 实际工作中,其实不存在药物的真实值的 (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测量值,都是人们用一定的方法测出来的)。其他领域也一样。 於是人们找一种比较可靠的得到的值规定为真实值。这就是加样回收率的方法。 比如,为了评价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用天平称一定量(如:100m g)的对照品,加入到阿司匹林的片剂辅料中,这一定量的对照品就是真实值。用建立的方法测出来是 99m g,这个方法的准确度就是99%,或加样回收率是 99%,根据药品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