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语文 学科教案 年级 学年第 学期第 章(单元)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课 型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李凭箜篌引》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3、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4、提高对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李凭箜篌引》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难点: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3、难点: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教学策略及创 造性教学设计 (含 拟 使 用多媒体计划) 1、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播放《李凭箜篌引》的朗读录音。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4、比较阅读,夯实方法。 作 业 布 置 1、运用学习的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李白《听蜀僧氵睿弹琴》,写大约 200字的赏析文字。 2、按要求扩展一段描写琴声的文字。 课 后 反 思、体 会 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唐诗,必须依靠学生反复诵读和自行领悟。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准备教给学生可行的赏诗要领和基本方法。考虑到学生的诗歌积累不富,素养不高,重点是抓住音乐描写的行文笔法、表现技法,从而突破难点:如何理解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形象,再进行形象化处理。借助乐带,文字投影,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读诗兴趣,调动想象和联想力,开展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最优化。本节课的容量稍大,若能在探讨 《李凭箜篌引》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过程中节奏再紧凑些会更好些。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备注 一、 导入: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钟子期把比较难于捕捉的乐声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魏魏乎泰山”和“汤汤乎流水”。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写音乐的作品李贺《李凭箜篌引》。 二、摹写声音至文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