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 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⑴梦游: ⑵天姥: ⑶吟: ⑷留别: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 化 ,也 称为“歌 行 体”; 另 一种是每 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 天所学的这首诗属 于哪 一种呢 ? 二 、整体感知 1、试 读 全 诗( 读 出声 来)。 2、字音 识记 ① 渌. 水 ( ) ② 澹. 澹 ( ) ③ 魂 悸. ( ) ④ 石 扉. ( ) ⑤ 訇. 然 ( ) ⑥ 天姥. ( ) ⑦ 剡. 溪 ( ) ⑧ 木 屐. ( ) 3、这首诗形式错落 ,屈 伸 自如 ,语 言富有 自然 节 奏 感,朗 读 时应 有 意识地 注 意语 感流 动 ,把握语 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 三、分析课文 (一 )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越人语.天姥。 ( ) ②烟涛微茫信.难求。 ( ) ③云霞明灭或..可睹。 ( )( ) ④天姥连天向天横.。 (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 ) ⑥对此欲倒东南..倾。 ( ) 2、朗读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用一、二词语概括。 3、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 (二)、研读第二段(梦游历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 ) ②渌.水荡漾清.猿啼 ( ) ③迷花倚石忽已暝. ( ) ④栗.森林兮惊.层巅 ( )( ) ⑤云青青兮欲雨.。 ( ) ⑥水澹澹..兮生烟 ( ) ⑦列.缺霹雳。 ( ) ⑧訇然中开..。 ( )( ) ⑨虎鼓.瑟兮鸾回车。 ( ) 2、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3、 思考: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4、我们再一次诵读梦游历程,注意诵读过程同时,在脑海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