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间故事,感语文之魅力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想象思维,巧妙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注重课堂的引导教学。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让语文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 案例描述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牛郎和织女相会,成家,劳动,生下儿女,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却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被迫分离,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故事,揭示了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一帆风顺的,表达了对破坏人民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对善良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 美的故事总是让人们向往的,特别是像牛郎织女这种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更能让孩子们喜欢。我想,应该有一部分的孩子对这个故事不会陌生。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复述水平和评价能力,可让学生讲讲这个故事,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人物,并想象故事中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 会用“心急如焚”造句; 3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民间神话传说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理念 1 、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 、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 、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