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 30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水体富营养化: 3.半衰期: 4.人口环境容量: 5.废物资源化: 6.生物入侵: 7.环境科学: 8.环境保护: 9.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2.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12 5.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通过学习本课,以你身边的或家乡的某一环境问题为例,谈谈你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建议。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 15分) 1. 大气污染: 2. 水体自净: 3. 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 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 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 和 。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和(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和(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 ),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 )。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 )。低于 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 20000Hz的声波称为( )。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 )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D、局部的 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 A. 55 B. 60 C. 50 D. 65 E. 45 F. 40 5. 震惊世界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