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读书报告 《童年的消逝》一书由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著,书中介绍了有关“童年”的历史,阐述了“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信息与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文字、印刷、电视等都在“童年”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从具体内容上划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童年的发明”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第二篇“童年的消逝”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谷登堡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 会 结 构 已 经 难 以为继 ,并 且 实 际 上已 经 没 有意 义 。 第一章一个没 有儿 童的时代。过去 希 腊 人对 童年本质 的看 法 虽 然 是模 棱 两可、迷 惑 不解 ,但 还 是一心 一意 的热 衷 教 育 。希 腊 人发明“学 校 “一词 ,意 思是“闲 暇 ”,是典 型 的雅 典 式的信仰 ,他 们认 为闲 暇 时,一个文明人自 然 思 考和学 习 ,但 是当 时他 们的管 教 方法 在现代人看 来 是一种 折 磨 。尽 管 他 们有学 校 ,但 希 腊 人还 是对 儿 童心 理 学 或 者儿 童养 育 大 惑 不解 。总 之 ,希 腊 人为我们预 示了“童年“这个概念,他 们虽 然 没 有创 造 出 童年,但 是已 经 走得 很 近 了,以至于2000 年以后,当 童年产生之 时,我们便 能 识 别 它 的希 腊 之 源。而后,罗 马 借用希 腊 教 育 思 想 ,发展出 超 越 希 腊 思 想 的童年意 识 。罗 马 人开 始把 成长 中的孩子 同 羞 耻 的观 念联 系 起来 ,他 们认 为没 有高 度 发展的羞 耻 心 ,童年便 不可能 存在。 随后历史的发展却是北 方蛮 人入 侵 ,罗 马 帝 国消亡 ,传统 文化被 神 秘 化,欧 洲 进 入 愚 昧 黑 暗 的中世纪 时代。随之 而来 的是人的读 写 能 力 的消失 ,教 育 的消失 ,羞 耻 心 的消失 ,最 后是童年的消逝。在文学 作品 里 ,儿 童的主要角 色 是死 亡 ,通 常 是溺 死 、窒 息而死 或 遭 遗 弃 … … 当 时大 多 数 儿 童不去 上学 ,而是离家出 走去 干 低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