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村旅游保护开发策划 1.丁村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1.1丁村遗址基本情况分析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丁村南缘。丁村位于东经111º30´, 北 纬 35º50´, 在 县城南5 公 里 处 南蒲 铁 路 东侧 , 东依 崇 山,西傍 汾水 , 土 地 肥 沃 , 盛 产 粮 棉 。丁村遗址地 处 汾河 地 堑 临 汾盆 地 南端 , 以 丁村为 中 心 的 南起 柴 庄 北 至 襄汾县城的 汾河 河 谷 地 带 , 沿 汾河东岸 长 约 11 公 里 。 丁村遗址所 处 河 谷 两 旁 的 地 层 覆 盖 有 早 更 新 世 砂 岩 , 砂 砾 层 、 黄绿 色 泥 灰 岩 以 及 更 新 世 红 色 土 发育 良 好 , 继 而 形 成 在 海 拔 450 米 以 下的 各 个 阶 地 。地 下 埋 藏 的 砂 砾 层 和 砂 石 层 厚 度 达 一 二 十 米 不 等 ,丁村,正 处 于古 代 汾河 的 河 床 堆 积 之 上。 1961 年, 丁村遗址被首批确认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 山西省政府树立了保护标志。除主标志外, 还有 不 同的 遗址发掘点的 地 点标志。其中 54 : 100 地 点在 丁村南约1.5 公 里 处 , 是丁村遗址保护规划的 重点地 址, 也是“丁村文化”遗址旅游规划中 初期开发的 重点遗址资源。 1.1.1 遗址发现与发掘 1953 年5 月, 襄汾县丁村一 带 有 大量的 哺乳动物化石 和 形 状不 2 一的黑色石块、石片等被挖掘发现,经山西省文管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专家对这些发掘材料进行研究之后,认为丁村一带确定有一个较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存在。随后,1 9 5 4 年9 月,由贾兰坡负责组织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正式发掘工作。这次发掘,共得到石制品2 0 0 5 件,人牙化石3 枚,哺乳动物化石2 8 种,鱼类化石5 种,软体动物化石3 0 种。其中的三枚人牙化石,是建国以后我国第一次发现古人类化石,习惯上被称为“丁村人”。 1 9 7 5 年夏天,几十年未见的特大洪水引起丁村遗址发掘地河岸坍塌,沙层流失,威胁着丁村遗址的文物安全。为了减少损失,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1 9 7 6 年8 月至 1 1 月,对丁村遗址进行了保护性的抢险发掘。之后,1 9 7 7 年至 1 9 8 0 年,丁村文化工作站和省考古所有关研究人员,对丁村遗址范围内的地质、文化地点连续做了深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