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农·三化·三制

三农·三化·三制_第1页
1/10
三农·三化·三制_第2页
2/10
三农·三化·三制_第3页
3/10
三农 · 三化 · 三制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通过制度变迁,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问题,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基本途径。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乡差别 “三农”问题中,农业是产业,农村是空间,农民是主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实质是城乡差别。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当一国或地区开始城市化,但又没有完成城市化的时候,最容易发生“三农”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1949年,全国城镇化率(在本文中与城市化率通用,下同)仅为 1 0 .6 % ,到 1978年,也只有 17.9 %。改革开放后,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城镇化率从 1978年的 17.9%提高到2009年的 46.6%,年均增长约 0.9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世界年均约 0.34的增长水平。这等于我国用不到 3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 80多年、英国120多年走过的路程。 这样,就使我国快步进入“三农”问题的凸显期。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 0 0 9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 3 .3 3 :1 。二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较大。2 0 0 9 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 6 .5 和 4 1 ,同年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8 5 1 3 3 亿元,县及县以下仅为 4 0 2 1 0 亿元,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差距更大。三是城乡就业、 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与之相应的劳动权、居住权、社会福利权、子女受教育权和某些政治权利的不平等,也是客观存在。 “三化”是解决城乡差别的必由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基本路径,就是农业的工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 首先是农业的工业化。 传统农业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而全”,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和生活单位,种、养、加和吃、穿、用,大都要在村落和家庭内部完成。 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工业化生产和经营,也是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其结果,是把农民从传统“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中逐步解放出来,把农民家庭承载的诸多自给自足功能逐项剥离出去,使农民“瘦身”,给家庭“减负”。大多数农村的种、养、加和农民的吃、穿、用,都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和提供。妇女不做针线活,男人不摸犁和锄,农村成为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厂,“农民”或“务农”是人人可以从事的职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农·三化·三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