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标专题十】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目标】 1.1 .知识与能力:农业起源,商周农业,铁犁牛耕,水利灌溉,土地制度的变化,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的发展。商人,柜坊与飞钱,交子,商帮,重农抑商政策。坊与市,草市,明清新兴市镇。朝贡贸易,海禁,十三行。土地制度的演变,闭关锁国政策。 2 .过程与方法:归纳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特点。分析图片、文字材料。多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城市、贸易特点。历史地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产力发展是推动文明前进的根本条件。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古代商业曾经充当经济交流和文明交往的双重使者。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开放是几千年历史的启示。 【资料使用指导】 1.本学案 对应《创新设计 二轮对点》专题三、四(P13---28) 2.请注意:知识点后的《规律启示总结》、 知识点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 (1)古代农业的形成:由 发展到种植经济。 (2)地域特征:黄河流域以旱地的 、麦生产为主;长江流域以 生产为代表。 (3)主要农作物及家畜:“五谷”、“六畜” 2.2.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改进 (1)生产工具的改进 ①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石器、骨器、木器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②商周时期:耒、 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借助 和牛力的农业生产模式。 ④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⑤唐朝: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 ,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翻车, 。 (3)影响: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改进,使 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发展的主要体现①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时期石斧,石铲,石 镰,木耒,骨耜)——青铜(商周时期)——铁(春秋战国冶铁技术进步)。②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春秋后期出现,西汉广泛推广)——自然力(唐朝筒车的发明)。③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