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村:打造“五好”党支部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1)x村是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城区x公里,下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党员x名,耕地面积x亩,主要经济来源以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劳务输转为主。一、“党建+队伍建设”,筑牢党建堡垒x村注重建强村班子队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公道正派,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选聘x后大学生担任专业化管理的村文书,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全面落实“五抓五提升”“四抓两整治”工作措施,建立“清单+责任”机制,注重发挥班子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群活动日、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习强国”“甘肃党建”“陇原先锋”等网上学习平台,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严格执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融入人居环境整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撂荒地整治、“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等工作中,“向我看、跟我干、让我来”已成为全村党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党建+阵地建设”,筑牢先锋堡垒阵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党建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前提,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x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屋顶墙体大面积漏水渗水,成为危房,修复成本大,加之位置偏僻,不便于党群活动的开展,2020年投资x万元选址建成建筑面积x多平方米、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购置了桌椅等办公用品,进行规范化布置,切实保障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群活动日、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更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村“两委”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守制度,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留守”关爱服务、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切实提升村“两委”班子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三、“党建+撂荒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压实工作责任,紧盯x个反馈图斑,组织党员、群众“地毯式”“拉网式”实地踏勘,仔细核对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撂荒年限、土地现状等情况,切实做到排查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同时使用水印相机精确定位图斑经纬度拍照,逐一建立图斑台账,留存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实际在种等佐证影像资料,全面精准掌握反馈图斑实际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坚持“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引导有种植能力的群众主动履行承包经营责任,积极开展复耕复种,督促常年外出群众委托亲朋好友代耕代种,针对群众大多外出无人耕种的问题,按照“党支部+村级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流转整治,全村x亩撂荒地已全部完成整治,撂荒地变良田,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支撑。四、“党建+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x村牢固树立“党建+产业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以“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为抓手,根据海拔和气候条件,按照宜粮则粮、宜药则药、宜油则油的原则,鼓励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冬油菜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引进肉兔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肉兔养殖场即将建成投产、x市久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蜂养殖x箱。今年以来,结合撂荒地整治,按照“党支部+村级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流转整治撂荒地x亩,种植苦荞、荞麦x亩,春油菜x亩,种植收益全部作为村级集体经济,依托村级经济合作社流转的x亩耕地已全部完成翻耕平整,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建成了庙河坝x亩玉米种植基地、王坪—土辗坝x亩小麦种植基地和上坝x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将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五、“党建+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始终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