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_第1页
1/25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_第2页
2/25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_第3页
3/25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郝现军整理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 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 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 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五脏所主: 1 、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2 、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 3 、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 4 、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一说消化主疏泄。 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 、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 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六腑: 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化糟粕大肠间, 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 脏腑之间关系: 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不通畅即有伤。 气: 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贯心脉,行呼吸,肺吸入之气与脾胃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宗气积胸出喉咙,呼吸贯脉不留停。营气脾胃水谷精,调和五脏六腑经。 卫护肌表抗外邪,控制汗孔可见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气畅通。 气之功能主推动,温煦防御水谷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不留停。 元气原动主发育,主宰气血推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