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一: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简析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第二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二、教案背景: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四、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五、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六、教学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 ppt 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草原的风景为---美,(板书:风景—美)。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让我们再次重温这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带着对大草原的赞美之情齐读第一自然段。2、欣赏草原图片。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美丽风光,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再次走进草原、走入文本,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探究一: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作者一行人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2、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