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的宇宙观——一气周流 医医金针说一气周流 1 .1 ) 有无相生 “无”,像中国文化中的所有概念一样,是甚为灵活。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对一个系统来说,离开系统是有变为无,进入系统即是无变为有。对于一个客体来说,客体的消灭是有变为无,客体的出生是无变为有。对于注意力来说,虽然存在没被注意是无,例如视而不见。虽然不存在却被注意是有,例如背后与潜藏的东西。在客观大相续流中,正在逝去的是有变为无,正在到来的是无变为有。 在宇宙寂灭之时,在广袤的混沌无极之中,在大大小小的黑洞将宇宙吸滤得干干净净、黑洞随即基本消灭之后,只有极微量的气未被黑洞吸入。这些气会继续绕着自己微弱的中气回环,并会迅速走向相聚。这少量的气因聚集而作更大的枢转,愈旋愈紧,进而成形,变为一粒旋转的微芥子。很快,周围的“无”加入进来,无化为有,芥子增大,发生分裂,相互推拒,犹如爆炸一般,使宇宙中的气形质体拉开距离,迅速膨胀到很大的规模。现在的宇宙一边是超新星的形成与爆发,使“无”继续化为有。一边是黑洞在不断地吸纳旧星体,使有变为无,其形体规模仍在缓慢地膨胀之中。待膨胀结束,宇宙即进入收缩。“无”弥漫于宇宙的空间,无与有之间,一直在持续进行无化为有与有变为无。不管宇宙是处于爆炸、收缩或是中间的漫长阶段,有无相生是一直都在进行。 按西方物理学的理解,上面所说的宇宙中的“无”,它的意义在物质的意义之外。“无”不是气体,“无”也不是微观粒子,“无”是属无极,不是太极,无极无性而太极有性。太极是处于气与气之后的气、形、质阶段,即方书所说的太初、太始、太素阶段。“无”是在其先,即太易阶段,未见气也。故“无”是在无极阶段。“无”是否包括现在所说的所谓反物质或暗物质,还不得而知。 “无”既然是没有,它还有什么用处吗?回答是:它的用途是非常之大。车轮的中间必须是空的,不然不能安装轴承而使之转动。各种器皿的中间都是空的,不然不能用来盛装东西。人的胸怀必须是空的,虚怀若谷才能容纳天地。没有“无”就没有空隙,没有空隙,“有”就不能运动。没有“无”,旧的就不能消灭,没有“有”,新的就不能诞生。 “无”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1 )钞票本身就是一张废纸,它仅是一个以稳定的政权、稳定的央行为依托的交换符,但它所代表的力量,却几乎是万能的与无穷的。钱能排山倒海,但钱有几斤几两,多宽多长,却根本看不见,钱代表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