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换药指南 一、换药的基本原则 换药的定义: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 伤口的基本处理方法 临床上,当一个伤口发生时,基本的处理方法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 、 止血 使伤口愈合的第一步。 目的:避免大量血液流失;刺激伤口愈合过程的开始;避免血肿发生,造成感染而延迟伤口的愈合。 2 、 清洁伤口 目的:去除异物、细菌或坏死组织,避免细菌感染,促进新细胞的增生。 3 、 清创 目的:去除异物、结痂及坏死组织。 4 、 局部抗感染 如伤口细菌培养数≥105,一般可全身使用抗生素,如果伤口只有菌集现象(细菌数≤105),可在伤口局部使用抗感染敷料或抗生素油膏、喷剂等。 5 、 促进伤口愈合 在清洁伤口,若伤口渐有健康的肉芽组织时,就需考虑用何种方法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操作流程 换药前: 1 、 核对医嘱。确定换药的时间、所需溶液、药物等。 2 、 核对患者,并向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让患者充分了解,并取得患者配合。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止痛药,令患者舒适一点。 3 、 预备环境: 调整室内温度,避免患者着凉。 围上屏帐,注意保护隐私。 足够的灯光及空间。 4 、 协助患者卧于舒适、便于换药的体位。 5 、 初步检查患者伤口,评估所需敷料的种类、大小与数量。 6 、 清洗双手,戴口罩。 7 、 准备物品 换药时: 1 、 适当地将患者衣服敞开,露出伤口位置,将治疗巾置于伤口部位之下,保护床铺,避免潮湿。 2 、 将盛污染敷料的弯盘放于近治疗部位,以方便弃置污敷料及不妨碍无菌技术的进行为原则。 3 、 松开胶布或绷带。 4 、 若有内及外两层敷料,先移去外层敷料,并观察渗液的色、质、量。 5 、 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彻底涂抹双手和手腕,搓揉至干燥。减少双手上的微生物数量,减低双手感染的机会。 6 、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