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14-2015 学年学生心理素质测评方案 学生心理素质测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教育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细则: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学生心理素质测评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测试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在心理素质测试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充分发挥测评的教育和导向功能,测试的内容、标准、方法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 自 己 ,发现发展潜 能;有利于教师 转 变 教育观 念 和教育教学行 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 作; 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 )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 发展的眼 光 看 待 学生,既 要看 到 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更 要发现潜 在的发展可 能性; 既 要重视 结果 ,更 要重视 发展 - 2 - 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测评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二、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测试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测试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心理素质测评各维度的要求,确定自评等级。 2.学生互评。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依据心理素质测评各维度的相关要求,学生互相提供相关证据,确定评价等级。 3.教师评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测评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 少 数服 从多 数 的原则作出 评价结 论 。对于原则性的重大 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 员会 研究决 定。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