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话剧的一大困境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时光,我觉得一百年间取得的成绩、几代话剧人付出的努力固然需要大力肯定,但是对于当下中国话剧现状,我们更需要反思,确有许多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需要我们追问,需要我们讨论。一,我个人对当代戏剧发展状况的整体看法。在我看来,当代话剧正在陷入一个困境之中,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戏剧文学创作出现了停滞,出现了滑坡,特别是我们的原创戏剧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从来没有过的困境。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当代话剧越来越多样化,话剧演出看上去越来越活跃,话剧剧坛越来越热闹暄嚣,媒体炒作也很凶,各种评奖赛事也评出了许多获奖剧目,但总的看近二十年间真正演得开、留得住、传得下去的一流水准的剧目不多,特别是优秀原创剧目匮乏,这充分反映了戏剧文学,特别是原创戏剧文学的现状。这种情况与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的话剧比较就能看出其严重性。七十年代末社会问题剧时期,话剧演出不缺少剧本。八十年代是探索戏剧兴盛时期,同样不缺少剧本。这两个时期都有大量原创剧本问世,剧本创作和剧团生产供求关系上基本是平衡的,《狗儿爷涅磐》、《商殃》、《天下第一楼》等艺术水准是很高的。近些年有一个“现象”越来越突出:——大量院团都被优秀剧本匮乏所困扰,都在为找不到优秀的、高质量的原创剧本苦恼,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缺少优秀剧本,非现实主义戏剧,实验的,娱乐的戏剧也同样缺少优秀的戏剧文本。伴随这一现象出现的另一现象是:——重排,搬演,改编的剧目在国内话剧演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剧院、很多导演由于手上没有优秀的原创戏剧文本,只能不停地搬演外国名剧,复排名家经典和改编一些当代小说,这固然有剧院团发展策略上的考虑,但也是“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如果我们拉一个近年来各主要院团上演剧目的大名单就会发现这种情况有多么严重!北京人艺这几年每年演出都很多,但所上演的剧目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外国戏和复排老舍、曹禺、郭沫若的名剧,国家话剧院近年来演出的剧目也是以排外国戏剧文本为主。我并不反对剧院、导演选择非原创剧目排演。非原创剧目是戏剧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些人走上话剧创作的道路,都受到了大量中外经典名剧的影响。那些经典名剧在我们心里种上了话剧的“种子”,使我们无怨无悔地爱上了话剧艺术。我也不反对改编各种各样的小说。优秀的小说历来都是戏剧创作演出的重要资源,文学界的很多优秀作家在创作理念、创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