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光学工艺 第二十六章 傅科刀口检验或阴影检验 第 158页 第二十六章 傅科刀口检验或阴影检验 M.布朗 检验光学零件的许多方法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满足所有的要求,每一种方法总有它的局限性。 虽然傅科刀口检验是检验反射镜前表面的第一种实验室方法,但一直只局限于科研方面的使用,直到近今年业余望远镜制造者才广泛地应用它。 1856年,傅科发表傅科刀口检验后,刻勒克斯(ctarks)、布雷歇尔(Brusktr)、菲佐(Fity)及其他在美国的科学家真真使用了刀口检验法。其他著名欧洲光学家,如法国的夫琅和费和卡乔克司(Cauchoix)及英国的塔利(Tutty)在 1856的刀口检验法发表以前就制造了大孔径消色差折射望远镜。但是他们所用的方法为了保密而失传了,人们一直认为他们是采用目镜离焦的夏普(Sharn)法,一组消球差物镜形成的圆的等直径和等强度的星点象。 很少有人了解牛顿(1668)和其他人制造的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的经过和他们所用的不同于在夜间用反射镜形成星点象的检验方法。 赫歇尔(Herschet) (1738 – 1822)巧妙地制造了一块中等焦比(F/10 – F/20)的反射镜。只要把参考球面轻度非球面化就可以获得焦比为F/10、孔径 48in 的反射镜。他卖出的望远镜大多数具有较小的孔径(6 – 14 in)与焦比大于 F/10的球面反射镜,而且可以满足最严格的要求。 牛顿使用上述方法一直到 1856年傅科发明用肉眼就可以直接观察到阴影效应的刀口检验为止。 傅科法是在球面镜的曲率中心处在光轴的一侧放一个人造星点,由于反射作用在球面反射镜曲率中心光轴的另一侧形成人造星点的反射象。在曲率中心附近找到反射象以后,可以用刀口来切割成象光束,用另一只肉眼也能观察到一块不规则表面的阴影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刀口的灵敏度为(0.1 – 1)×10 – 7in,而且不受尺寸限制,均可以满足高灵敏度的要求。 如果不用刀口检验,就不可能制造出现代的大多数大口径望远镜。显然对大型光学镜面而言,刀口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小型光学元件而言,它的应用还有局限性,因为要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读刀口检验所观察到的不均匀阴影。 自从 1970年阿尼桑那(Ariyona)大学光学中心的罗密斯(Loomis)在制造大型望远镜反射镜的过程中推广使用肯特(Kent)单线检验以后(见第二十八章),D.亨德里克斯在帕罗山里克天文台用星点检验法对 200 in和 120in的反射镜作了最后的修整(见附录 16)。 刀口检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