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_第1页
1/2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_第2页
2/2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讨论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自 1840 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愈发加剧,文化和经济的变化亦成加快。伴随着国家和民族面貌的变动,文学对于表现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职能也变得更为重要。促进了文学翻译的进展,使文学知识的传播和沟通更加便利。《东方杂志》在此时应运而生。1904 年,林纾与吕瀛创办《东方杂志》,创刊宗旨是:“翻译外文,以传播科学、文艺及第四层面之新知”。其主要特点在于大量的文学翻译与介绍,每期的翻译文章占到总版面的 1/3-1/2 以上。因此,《东方杂志》成为了翻译文学讨论的重要资料来源。二、讨论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的特点与贡献,以期对于翻译文学讨论有所启示。三、讨论内容1. 《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的类型与数量《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主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类,其中以小说为主。例如,《东方杂志》1911 年发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是一个知名的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27 年,《东方杂志》共翻译了 120 余种小说、95 余种诗歌、50 余种散文、30 余种戏剧,翻译总量达 500 余篇。2. 《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的特点(1)“宽泛性”和“深化性”《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泛指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除了广泛地涉及到中欧、英美、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文学以外,还涵盖了中亚、波斯、东南亚等地的文学。 (2)互通性《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互通性。例如,《流放者日记》、《灰姑娘》等著作,都是与中国文化有共通点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与人文属性大有关系,主义揭示了诸多普世价值的共性。(3)时代性《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全集》等作品在当时的中国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展现出了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迥异。四、讨论结论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作为中国第一本翻译文学杂志,《东方杂志》为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互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同时也让外国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沟通与对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