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M与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硫化胶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CM与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硫化胶性能研究中期报告_第1页
1/2
CM与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硫化胶性能研究中期报告_第2页
2/2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CM 与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硫化胶性能讨论中期报告本讨论旨在讨论聚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CM)与丙烯酸酯橡胶(ACM)共混硫化胶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中期报告将介绍实验设计、样品制备及初步测试结果。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用了三种不同丙烯酸酯含量的 ACM 样品,分别为ACM30、ACM40 和 ACM50,其中数字代表丙烯酸酯的含量(单位为百分比)。将它们与 CM 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热硫化反应制备共混硫化胶。共混配比如表所示:| 样品编号 | CM/ACM 比例 | | -------- | ---------- | | M1 | 100/0 | | M2 | 70/30 | | M3 | 50/50 | | M4 | 30/70 | | M5 | 0/100 | 其中 M1 为 CM 单独制备的硫化胶,用于与共混胶进行比较分析。2. 样品制备将相应比例的 CM 和 ACM 混合,加入适量的硫化剂、促进剂和防老剂等助剂,通过机械研磨将其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放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反应。最终得到共混硫化胶。3. 初步测试结果制备好的 CM/ACM 共混硫化胶进行了初步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和热老化性能测试。3.1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采纳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共混硫化胶进行拉伸和撕裂强度测试,并用硬度计测试其硬度值。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 拉伸强度(MPa)| 撕裂强度(kN/m)| 硬度值(ShoreA) |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 | -------------- | --------------- | ---------------- | | M1 | 12.35 | 75.45 | 66.3 | | M2 | 10.72 | 62.08 | 64.8 | | M3 | 9.58 | 56.32 | 62.1 | | M4 | 8.45 | 48.65 | 59.3 | | M5 | 7.12 | 41.19 | 55.8 | 可见随着 ACM 含量的增加,共混硫化胶的拉伸和撕裂强度均有所降低,且硬度值也相应下降。3.2 热老化性能测试将共混硫化胶样品置于恒温箱中,在 130°C 温度下进行热老化处理72 小时。然后进行拉伸强度测试,并与热老化前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 热老化前拉伸强度(MPa)| 热老化后拉伸强度(MPa) | | -------- | ------------------ | ------------------ | | M1 | 12.35 | 11.98 | | M2 | 10.72 | 9.86 | | M3 | 9.58 | 8.84 | | M4 | 8.45 | 7.52 | | M5 | 7.12 | 5.93 | 结果表明,随着 ACM 含量的增加,共混硫化胶的热老化稳定性降低。同时,ACM 含量较高的样品在热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下降幅度也更明显。综上所述,CM 与 ACM 共混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老化性能受到ACM 含量的影响,且 ACM 含量较高的样品的性能降低更明显。未来讨论将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并优化共混配比以改善其性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CM与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硫化胶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