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HsA-miR-29c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功能讨论中期报告【讨论背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ESCC 预后不良,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容易转移和复发。因此,探究 ESCC 发病机制和相关基因对于提高 ESCC 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讨论表明,微小 RNA(miRNA)在 ESCC 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探究 HsA-miR-29c 在 ESCC 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 ESCC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以期探明 HsA-miR-29c 在 ESCC 中的作用机制,为讨论 ESCC 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讨论方法】1.收集 ESCC 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样本共 30 例,采纳荧光定量PCR 测定 HsA-miR-29c 表达水平;2.构建 HsA-miR-29c 样品表达载体,转染至 ESCC 细胞株中,MTT 法和 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3.使用软件预测 HsA-miR-29c 靶基因,并借助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构建 HsA-miR-29c 与靶基因 RNA 互作报告体系。 【预期结果】1. HsA-miR-29c 在 ESCC 中表达下调,HsA-miR-29c 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呈负相关;2. HsA-miR-29c 有抑制 ESCC 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3. HsA-miR-29c 通过靶向调控靶基因实现上述功能。【结论】本讨论通过探究 HsA-miR-29c 在 ESCC 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发现 HsA-miR-29c 可以抑制 ESCC 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作为新靶点应用于 ESCC 的治疗和预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