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一、语言风格 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 2.清新(清新自然、清幽淡雅) 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恬淡的艺术美与淳朴的生活美深深融在字里行间。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含蓄委婉(含蓄隽永) 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