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既不像门诊病历那样由病人自行保管,也不像住院病历那样待病人出院后再存入病案室由专业人员保管,多半是由基层卫生效劳机构医务人员兼管和利用。因此 ,如何科学、标准地进行管理,是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健康档案的常规管理包括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三个方面。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档案通常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建立,建档方式可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法。其根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获取根本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信息,对日后新参加的居民那么采取个别建档和更新家庭成员根本情况的方式。平常那么要把病人每次就诊的情况和随访情况记录进去,通过资料的不断积累使健康档案逐步完善。〔一〕建立档案方法1、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以村居为单元,主要依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可由县卫生机构协助,在农民自愿根底上开展农民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筛选个人和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残疾人、60 岁以上老人等人群为重点效劳对象。该方法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对参合农民体检有适当补助,或政府对农民体检有经济补助的情况下,较为适宜。2、结合日常医疗卫生效劳内容,针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工作中逐步开展首次就诊时即建立健康档案,病人再次就诊可以实行连续性跟踪记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对 35 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测血压,对45 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检测血糖,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随访表,制定慢性病随访管理方案,进行系统管理;妇幼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对 60 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该种建档方法,目标人群明确,针对性强,把日常工作和建档工作结合起来,较易操作,把疾病诊疗与预防保健结合起来,表达防治结合的特色,健康档案可以及时更新,提高利用率。3、结合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主要由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派专职人员完成该项工作,作为结合日常门诊和体检方式建档的补充。〔二〕填写内容1、填写家庭根本信息和个人根本信息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就诊,基层医疗机构填写所在家庭根本信息〔局部信息不完整可在以后逐步补充〕,按照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首页内容,逐项进行询问并填写相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