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初中物理声学演示实验总汇实验一:《声音的产生》实验二:《真空不传声》实验三:《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四:《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五:《声音的音色》实验六:《声音传递能量》实验七:《观察噪声的波形》实验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具体方法:除了能直接观察、触摸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采用给音练习: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用丝线吊着一个乒乓球接触敲响了的音叉时所发生的现象。(1)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3) 加大力度敲打音叉,会看到-2-答案:(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加易于观察;(3)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增加、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起悬挂的乒乓球。(1)我们观察到;(2)若乒乓球拿走,音叉(选填“会”“不会”振动,乒乓球的作用是(3)将该实验放在月球上做,乒乓球(选填“会”或“不会”)弹开。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2)会、放大实验现象;(3)会。实验二:《真空不传声》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所以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注意事项: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的机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练习:1.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3-(1)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