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目的:1 、掌握比色分析法的特点、方法原理,应用范围和一些专业术语。2 、明确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3 、掌握朗伯- 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教学重点:朗伯- 比耳定律教学内容:第 一 节 概 述一、比色分析法比色分析法: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大;颜色越浅,浓度越小。二、比色分析法测定步骤①选择适当显色剂,使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物质,称为显色阶段。测定无色溶液时要进行显色阶段。②选择最佳条件测定溶液的深浅度,称为比色阶段。三、进展过程:目视比色法 → 光电比色法 → 分光光度计(吸光光度法)四、比色与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比色和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1 、灵敏度高:测定试样中微量组分(1 ~0.001%)常用方法,甚至可测定 10-4 ~ 10-5%的痕量组分。2 、准确度高:一般比色法相对误差为5 ~10%,分光光度法为2 ~5% ,其准确度虽比重量法和滴定法低,但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满足要求。如采纳精密分光度计,误差将减少至1 ~2% 。3 、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4 、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也不复杂。例如:试样中含Cu量为0.001%,即在100mg 试样中含Cu 0.001mg,用比色法可以测出。如用碘量法进行滴定分析测定:设Na2S2O3 溶液浓度为0.05mol/L ,消耗体积为V (mL ),则:·VV = 0.0003 (mL )所需Na2S2O3 标准溶液0.0003mL ,无法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但比色和吸光光度法完全可以准确的测定其含量。第 二 节 光 的 基 本 性 质 :光具有两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1 、波动性:入ν = c入:波长(nm ) ν :频率(Hz) c :速度(3×1010 cm/s ) 例如: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偏振、干涉等现象。2 、粒子性:E = h ν×10-34 J·s ) ν :频率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其能量不同。入大 — E 小 ;E 大 —入小 。第 三 节 溶 液 颜 色 与 光 吸 收 的 关 系一、光谱的分类可见光:混和光,由波长400 ~760nm 的电磁波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而成,因人们视觉可觉查到,故称为可见光。紫外光:电磁波的波长小于400nm 。红外光:电磁波的波长大于760nm 。各种单色光的波长日 光紫外线 可见光 蓝450-480紫400-450红650-750青蓝480-490青4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