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达标,甚至连读通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造成了他们不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课文。从而使这些学生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班级中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些学生,平时心里自卑,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阅读能力滞后,平时在课堂上不愿发言。尤其是作文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日积月累,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对阅读能力低下的学困生有必要进行探索、研究与分析。找出一些可行性的教育方法,来鼓励他们的阅读文章兴趣,旨在提高这些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的学习管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 年 6 月-— — 2014 年 7 月)。 面对学困生阅读能力迟缓这一现象,做好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确定和制定研究项目。 (二)、实施阶段:(2014 年 8 月-— — 2015 年 4 月)。 1、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并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可行性方案。 3、创设课堂教学新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 4、权重阅读方法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要求他们平时坚持写读书笔记。 5、进行评价机制的多样化。 6、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达到阅读兴趣的不断提高。 (三)、总结阶段:(2015 年 5 月-— — 2015 年 6 月)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调查问卷 从平时对学困生的问卷调查,我发现有 65%的学困生比较喜欢学习语文;35%的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他们感到学习语文非常枯燥,语文作业又太琐碎,觉得语文不太好学。于是就产生厌学语文的思想。根据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我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我认为:一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养成。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1、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分析。 他们缺乏学习动机。调查中发现:30%的学困生学习意志较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好动不好静的自控能力差,产生自我消极心理,从而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 经过调查我还了解到:学困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不专心听老师讲课,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需要加强培养,个别学困生记忆能力比较差,对知识遗忘速度较快,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不能忽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