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寡人之于国也 《 孟 子 》 孔 德 学 区 高 一 语 文 丁 梅 荣 一、教学目标 ( 一 ) 知 识 与 技 能 目 标 1、 通 过 学 习 此 文 , 进 一 步 了 解 孟 子 及 其 “仁政”思想; 2、 积累文 言知 识 , 背诵课文 ; 3、 理解 本文 思想内容, 掌握本文 的艺术特色。 ( 二) 过 程与 方法 1、 学 生通 过 结合注释, 借助工具书, 同学 间相互合作、 问老师等方式, 归纳整理文 言知 识 , 疏通 文 意, 读懂大意。 2、 通 过 比较阅读的方法, 引导学 生汲取孟 子 思想精髓, 学 习 本文 论证方法。 ( 三)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 通 过 自学 , 培养学 生学 会学 习 文 言文 的习 惯, 克服畏难情绪; 2、 通 过 比较阅读, 培养学 生学 会鉴别、 学 会审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文 言文 知 识 积累 2、 孟 子 思想及 散文 艺术特色 三、课型 讲读课 四、课时 2 课时 2 五 、教学设想(方法):自 学 法 、 讨 论 法 、 朗 读 法 、 比 较 阅 读 法 六、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 材 分 析 : 本 单 元 四 篇 课 文 属 于 古 代 议 论 性 散 文 。《 课 程 标 准 》 对 本 单 元 的 要求 : ①了解相关作家作品及重要 的 文 学 常识。 培养阅 读 浅易文 言文 的 能力。 ②学习比 喻论 证、 对 比 论 证、 举例论 证等论 证方法 ,学 会辩证分 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③培养热爱民族优秀文 化的 情感;能从历史的 角度理解作品的 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用现代 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情分析:《 寡人之于 国也》 是人教 版必修三第三单 元 的 第一课 。 是战国中期儒 家大 师 孟 子 的 论 说 文 ,文 章 说 理形 象 、 论 辩有 力,且 比 较 能够 体 现孟 子 的 仁 政主 张 。 在 初 中时 ,学 生 已 经 接 触 过 他 的 《 孟 子 两 章 》 中的 《 得 道 才 多 助 ,失 道 寡助 》 和《 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 》,两 文 所 表 现的 主 要 思 想 与本 文 基 本 一致 。 从文 言文 教 学 的 角度考 虑 ,本 文 语 言障 碍 较 小 ,想 让 学 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