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简介与说明

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简介与说明_第1页
1/6
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简介与说明_第2页
2/6
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简介与说明_第3页
3/6
1 射频识别(R FID)前端技术标准体系的简述 RFID 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实现了无源和免接触操作,应用便利,无机械磨损,寿命长,机具无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能更好地保证机具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方面除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如DES、RSA、DSA、MD5 等,读写机具与卡之间也可相互认证,实现安全通信和存储;总体成本一直处于下降之中,越来越接近接触式 IC 卡的成本,甚至更低,为其大量应用奠定了基础;应用领域也非常宽,RFID 技术已经在物流管理、生产线工位识别、绿色畜牧业养殖个体记录跟踪、汽车安全控制、身份证、公交等领域大量成功应用。 世界排名第一的零售商沃尔玛在 2003 年宣布,到 2005 年 1 月份时要求它前100 大的供应商采用RFID 技术,实现货品自动识别,以继续提高其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这也威胁到我国的零售商是否能继续销售自己的产品,因为有70%的货品都是由中国厂商生产的,可见 RFID 识别技术的发展已经自下而上地被推动。 另外,还有诸如Target、Tesco、FDA 等也宣布了其使用计划。 但是,RFID 推广受标准问题困扰: 目前,世界一些知名公司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很多标准,这些标准互不兼容,表现在频段和数据格式上的差异,这也给 RFID 的大范围应用带来了困难。 目前全球有两大 RFID 标准阵营:欧美的Auto-ID Center 与日本的Ubiquitous ID Center(UID)。前者的领导组织是美国的EPC 环球协会,旗下有沃尔玛集团、英国 Tesco 等企业,同时有IBM、微软、飞利浦、Auto-ID Lab 等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后者主要由日系厂商组成。 欧美的EPC 标准采用UHF 频段,为 860MHz~930MHz,日本 RFID 标准采用的频段为 2.45GHz 和13.56MHz;日本标准电子标签的信息位数为 128 位,EPC标准的位数则为 96 位。 将 RFID 应用到供应链中还存在另外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读写设备的可靠性、成本、数据的安全性、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与系统相关的网络的可靠性、数据的同步等等,不解决好以上问题,肯定会制约 RFID 的进步,不过最近 RFID相关的高层会议接连不断,RFID 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呈燎原之势。 RFID 技术标准面面观 2 通常情况下,RFID 阅读器发送的频率称为RFID 系统的工作频率或载波频率。RFID 载波频率基本上有3 个范围:低频(30kHz~300kHz)、高频(3MHz~30MHz)和超高频(300MHz~3GHz)。常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与 134.2kHz...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简介与说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