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人教版)数学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 知识来 源 于生活,又 服 务 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 养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 趣 。 2 、通过自 主探 索 与合作交 流 ,培 养 学生的观察 能力、提问意 识、动 手 操作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 步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 相 邻 两 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 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 使 学生经 历 实际测 量的过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 1 米、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相 邻 单位之间的十 进关系。 3. 会进行相 邻 长度单位之间的化 聚 。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5.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 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课前准备: 米尺、硬币、直尺、课件等。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里有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