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狭义货币:M1 二通货 C+活期存款 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 储蓄存款+Dt 定期存款;M3=M2+Dn 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能广泛地动员社会资金并进行全面的资金分配,不仅能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3、国家信用: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内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既包括财政以债务人身份所形成的债务,也包括以债权人身份所提供的信用。国家财政部门弥补赤字的方法主要是举债。政府借债包括外债和内债:①举借外债的形式包括向国外政府借款、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向国际银团借款和发行国际债券等。②内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发行国债,国债包括政府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