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的工具》是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劳动技能部分的一个主题应该分为三课时,本次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了几种工具例如:刀、剪子、锤子等。通过课前调查、上网查资料完善你对它们的了解,课堂上分小组总结汇报,说出它们的材质、作用等等。本次课师生共同研究一种工具--筷子,通过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的游戏,然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对筷子进行改良,改良后学生总结汇报思路和草图。第三课时:课前学生对其它工具进行改良,课上学生带来改良后的工具,小组讨论哪种工具更实用。完成这个主题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调查 — 研究— 创意设计— 制作的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层面分析,10 岁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脑子里有很多新奇的创意想法,还没有被思维定式所束缚。从学习能力上分析,五年级孩子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调查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有趣的创意活动。 三、活动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更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担当:中华民族传统经典工具——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工具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做为华夏子孙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下去,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问题解决:提出问题,课前调查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上网查阅书籍,咨询等方法获得信息。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思考,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意物化:根据本节课的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改良筷子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掌握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收集资料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勤动脑、多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研究,交流,创新设计改良筷子从中体验快乐。 五、教学准备: 调查问卷 设计图纸 多媒体课件 改良筷子的材料 游戏活动的用具 六、教学时间: 4 0 分钟 七、教学过程: 本主题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