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奋力追赶,持续提升,建设成为海西新兴发展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客观预计“十一五”执行情况,科学分析“十二五”发展形势,重点研究事关“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进一步理清思路,用规划来引导发展,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意义重大。一、发展环境与条件“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将发生重大变化。“十一五”的发展成就为“十二五”的持续加快发展奠定了条件。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将为我市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一)“十一五”执行情况预计l、发展成就(1)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6.0%、16.5%和15.0%。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人均生产总值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达到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00美元的目标。初步预计2010年,即“十一五”末期,全市生产总值将超过800亿元,达到815亿元,按现价五年年均增长17.8%,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超过800亿元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28550元,按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突破4000美元,达到4l80美元。财政总收入将达到75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达到70美元,力争80亿元”的目标。(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9年,荔港大道、莆秀高速公路、福厦铁路段建成投入使用。“十一五”期间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分别实现开工建设,港口铁路支线将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沈海复线(福广线)仙游至南安高速公路段、兴尤高速公路将于2010年开工建设。港口开发建设进入快速推进期2008年,建成秀屿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秀屿4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2009年,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3#多用途泊位工程加快建设,国投煤炭中转基地开工建设;2010年,罗屿作业区30万吨干散货码头、秀屿作业区2-3泊位、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东l#~2#泊位及4#~6#泊位将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将达到万吨。同时,国道、省道纵横有序,供水、供电等设施日臻完善。“十一五”将是我市建市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的重要时期,一个以港口为中心、由铁路、高速公路和疏港大道构成的辐射八方、纵横有序的新兴的水陆交通枢纽已初步形成。(3)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十五”末期,全市规模以上产业产值超过百亿的只有制鞋业。预计到2010年,严值超百亿的产业将达到6个。其中,制鞋业规模产值于2008年突破2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到2010年将接近300亿元;食品加工业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预计到20lO年产值也将超过200亿元;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化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产值也将达到或超过百亿。与此同时,林产加工业、能源、工艺美术产业、等新兴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到2010年产值将分别达到80亿元、60亿元和50亿元。全市十大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产值1000亿元目标。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过到58.5%。(4)城市建设跨越提升。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实施。现有中心城区功能将进一步提升,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妈祖城为中心的滨海新城建设加快推进。2006年,我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湄洲岛被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预计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森林覆盖率达到%。以迎接省运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比赛场馆、莆仙大剧院、星级酒店、公交配套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持续创建文明城市,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努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第十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