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 刘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某个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二)进行新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 41.2%、57.6%。 材料二:2002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 92.1%、电力 90.6%、汽车 72%、铁路 83.1%、冶金 64.4%、船舶与航空航天 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8年的不足 1/4,增长到 2002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 1%提高到 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2、公有制为主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