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本文教学重难点分析一、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文主要是通过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等几个人物的对话来交待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因此,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很重要。譬如,周朴园在向鲁侍萍打听三十年前的往事时,称侍萍是“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声言“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些话无疑是为了表现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仁人君子。可是当鲁侍萍说“她没有死”,“她又被人救活了”时,周朴园则惊愕地说:“哦,救活了?”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欣喜之情。接着便是冷酷严厉的问话:“你是谁?”“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些冰冷的语言和前面那些对梅小姐的死表示惋惜怀念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三言两语就充分暴露了周朴园在特殊背景之下矛盾的心态及其冷酷的性格。像这样富有个性化的揭示人物心灵的对话,在《雷雨》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讲授本文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些能揭示人物个性特点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分析领悟,这对于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把握该文的思想,显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二、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本文表现的主要矛盾冲突,是讲授的又一重点内容。 课文出场的四个人物之间有多重矛盾,从而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其中根本的矛盾冲突,就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侍萍为什么会遭到遗弃以致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投河?谁之罪?可以说是周朴园,但更是封建的门第观念,是两个阶级的冲突。周朴园是资本家,而侍萍只不过是一位可以被任意驱使欺辱的下人。周朴园后来的婚姻不如意,为此还始终“怀念”曾经爱过并为之生了两个孩子的“梅小姐”;且记着她的生日,保留着她“生前”顶喜欢的家具,以及当时的生活习惯。而当发觉站在他面前的四凤的妈就是梅小姐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关系中来。“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中表现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这除了周朴园本身虚伪、冷酷的性格之外,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觉得在工人罢工、社会处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尖锐对立的关键时刻,鲁侍萍出现不仅会危及他的家庭,也危及到他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家庭矛盾已转化为社会矛盾,表现了一种无情而残酷的阶级冲突。特别是周朴园已很清楚地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工人代表鲁大海就是他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