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中西方若干理念差异入手,对中西方背景文化和思维模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英文词汇学习的相关建议。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理念差异;词汇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语言甚至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反映了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发展、政治体制、风俗习惯、地理地貌等情况,但同时也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理念差异。众所周知,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connotation),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胡文仲,1995),本文从背景文化和思维理念两方面对中西方文化的若干理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英语词汇学习的相关建议。一、背景文化差异(一)饮食观念中国的传统农业从早期的采集、狩猎转变而来,仍然保留较多的采猎野生资源的习性,故有很广泛的食谱,以及变化多端的烹饪技术。中国的菜谱种类繁多,如:回锅肉(stirfriedslicedboiledpork)、五柳时鲜(sweetandsourseasonalfreshfish)、红烧广肚(braisedfishmawsinbrownsauce)、海米珍珠笋(dryshrimpsandtendercorn)、菊液马蹄露(chrysanthemumandwaterchestnutscream)等等。而西方的传统农业是畜牧业,种植业占较小的比重,奶食和肉食充足,辅以少量的麦食,其食谱及烹饪较中国要简单,从英文词汇就可以看出,如:omelette(简蛋卷)pudding(布丁)、pastries(甜点)、coffee(咖啡)、steak(牛排)、T-bonesteak(丁骨牛排)、filetsteak(菲力牛排)、sirloinsteak(沙朗牛排)、clubsteak(小牛排)、greensalad(蔬菜沙拉)、onionsoup(洋葱汤)potage(法国浓汤)、cornsoup(玉米浓汤)等等。西方烹饪的样式相对较少,因而在词汇汉译上要注意突出其原材料。(二)礼仪风俗由于中国有着二、三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封建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里外分明,因而在称呼上有爷爷与外公、奶奶与外婆之分,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方面不同,故称谓区分严格而细密,清代梁章钜的《称谓录》有三十二卷,今人编的《称谓大词典》更是收了一万二千多词。而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在称谓上就简单多了,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都叫“Grandpa”,叔叔、舅舅都称“uncle”,姨妈、姑妈都是“aunt”.另外中国人几千年来受“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听到别人赞扬时会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而西方人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所以这时则会说:“Thankyou。”(三)情怀寄托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种事物产生不同的联想,同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意义,事实上,这是由于“共同继承的概念模式”所致。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鸟(cuckoo)和蝉(cicada)往往是悲伤凄切和忧伤的象征,“杜鹃啼血”的形象源于周末蜀王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变为“泣血杜鹃”这一典故。于是千百年来,“杜鹃啼血”就印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心中。对西方人来说,杜鹃并不具有这种固定的悲剧模式。有趣的是,英文的cuckoo既可以象征欢乐,也可以表达忧伤。如下面的两首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诗就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Obiternew-comer!Ihaveheard,Iheartheerejoice.(TotheCuckoo)Aloneshecuts,andbindsthegrain.Andsingamelancholystrain:Avoicesothrillingne’erwasheardInspring-timefromthecuckoo-bird(ThesolitaryReaper)再如其它英文词汇,汉语中的喜鹊总是与喜事、吉祥相联系,而英文中的“magpie”却常和“唠叨、饶舌”相关。英文中的“chicken”含有懦弱、胆怯的意思,而中文中的小鸡却无法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四)教育理念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教师教书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自己达到道德和人格完美的“至善”境界的方式,真正的教师,不仅应该有学识,更重要的是他的道德和人格的完美修养,通过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