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荣耀第二篇《车营篇》 第一章《车营的概念》 先说明四个基本概念; (一)戚继光的基层战术单位是「车」与「队」,车营及辎重营是「车」含正、奇兵「队」,马营及步营是「队」而无「车」。车营主防御,以车阵为核心,出车作战为主动防御,依车防守为被动防御,两者都离不开车。这种以车为核心的阵势,是中国明朝戚继光最先创造出来的军事战术,专用于北方广大荒芜的战场环境,而西方世界直到二战时期才有这种战术应用,这种战术西方国家称为「匣阵」,或称为「盒阵」,「匣阵」在二战时期应用最多的地方是在北非战场。英、德、美三国经常在广大荒芜的北非沙漠千里奔袭,千百辆的军用车辆在休息补给时,或是被攻击时,或是攻击发起时,会集结为一个到数个以上的「匣阵」作为主、被动防御战线。当然,美国在 19世纪西部大移民时,以及英、荷的波尔战争等也有用到类似于「匣阵」的战术,但规模都很小,也没列入正规的战术教范中。现代的美国军队,现在也正大量的应用「匣阵」于同样是荒漠战场地形的阿富汗及伊拉克战场。四百年来戚继光的车营战术仍旧没被时代给淘汰,反而历久弥新,戚继光果真是军事奇才也。 (二)马营及步营是出车或是出营作战的战斗部队,全营之官士兵全部是挂甲上阵,车营及辎重营则是辅助支持部队,车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挂甲,车兵不挂甲。明朝的边军战士披的甲是布甲,也就是清朝的布甲型制,不同的就是服饰颜色与明盔样式不同而已。应该说,是清朝摹仿于明朝,毕竟清朝原是明朝所属的建州卫,而明朝是摹仿于元。现代的电影及电视剧演出的明朝官兵服饰及披甲全都是鬼扯淡。 (三)车营的车样式是过去明朝就有的型制,但制定标准车样式及编制则是由戚继光首先定制标准出来,之后更成为明朝军制上的标准。 (四)戚继光把车营规划为野战时的点占领与卫戍的辅助部队,以及野战前进基地之用。但车营虽然利于野战时点的占领与卫戍,但机动性很差。因此,除了标准车营编组之外,戚继光还另外创立了机动性良好的轻车营作为紧急应变机动单位。但到了明末,车营反而变成了核心部队,洪承筹领军的秦军就是以车营作为远征部队的核心单位,但车营是个庞大且笨重的缓慢单位,机动性远逊于后金的骑兵队,加以车营大量的用车,制作费用很庞大,且制造费时费工,对于财政已经糟糕到极点的明朝而言,是个沉重的财政无底洞。当然,对于资源已经够紧绷的明军后勤来说,也造成很沉重的负担。 戚继光编练车营主要的考虑,就在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