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手机射频之阻抗控制

手机射频之阻抗控制_第1页
1/17
手机射频之阻抗控制_第2页
2/17
手机射频之阻抗控制_第3页
3/17
1 前言 阻抗控制的目的,便是希望讯号能完全由Source 端,传送到Load 端,毫无反射,阻抗控制作得越好,其反射就越少[1]。 以 RF 而言,单端讯号控制为 50 奥姆,差分讯号控制为 100 奥姆。至于为何 RF特征阻抗要定为 50 奥姆 ? 主要是最大传送功率(30 奥姆)与最小 Loss(77 奥姆)的折衷[2 ]。 2 迭构 在做阻抗控制之前,要先向PCB厂要迭构数据,才能知道PCB参数。以手机而言,多半为 8 层板或 10 层板,8 层板多半为 3-2-3 迭构 或 Any Layer 3 10 层板多半为4-2-4 迭构 或Any Layer 当然Any Layer在走在线的弹性最大,但是价格最贵。 4 Trace型式 RF讯号在阻抗控制的型式,多半有 4 种, 单端讯号走表层 单端讯号走内层 5 差分讯号走表层 差分讯号走内层 将上述四种型式的参数,整理如下 : 单端讯号走表层 单端讯号走内层 差分讯号走表层 差分讯号走内层 H1 覆膜厚度 较大的与参考层距离 覆膜厚度 较大的与参考层距离 H 与参考层距离 两层参考层距离 与参考层距离 两层参考层距离 W1 Trace下方宽度 Trace下方宽度 Trace下方宽度 Trace下方宽度 W Trace上方宽度 Trace上方宽度 Trace上方宽度 Trace上方宽度 S 与 GND间距 与 GND间距 差分线间距 差分线间距 T Trace厚度 Trace厚度 Trace厚度 Trace厚度 6 单端讯号多半会用Coplanar结构计算,因为与GND 的间距,会影响阻抗。而差分讯号与GND 的间距,对阻抗影响不大,反而是差分线间距影响较大,所以单端讯号的S,是与GND 的间距,而差分讯号的S,是差分线间距。 至于线宽,因为制程缘故,所以洗出来会变梯型,而一般说的线宽,是指 W1,而 W 多半以下式估算阻抗 W = W1 - 1 要注意的是,上式用的单位为mil,而一般计算阻抗时,也多半用mil 。 在此我们利用10 层板 Any layer来作阻抗控制, 7 计算结果如下 : TOP S 2.2 L2 G 2.2 L3 2.2 L4 2.2 L5 G 2.5 L6 S 2.2 L7 G 2.2 L8 2.2 L9 G 2.2 BOT S 50 奥姆 线宽 3.7 3.7 2.3 50 奥姆 对共平面地线距 (D) 6 6 6 100 奥姆(diff) 线宽 3.1 3.1 2.3 100 奥姆(diff) 差动线距 (S) 10 10 10 计算所得单端阻抗 49.28 49.28 42.65 计算所得差分阻抗 100 100 81.26 其中S 是signal所走层面,而G 是GND 参考层,另外,单端讯号用的介电常数值,与差分讯号用的介电常数值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手机射频之阻抗控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