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去伪葆真个人心得体会 去伪葆真个人心得体会 近日见孩子文具盒里有一枚青涩小芒果,问其来由,才知是孩子课间看操场芒果树下落子多,心生怜爱,故俯拾一枚藏衣间。闻罢,脑海中立即出现一白日绿树小儿弯腰兜拾青果图,煞是可爱。 盛夏之际,我也时常在路旁小院外久久呆视出墙来的芒果树。绿叶交叠互生,果子与半月前在孩子文具盒里看到的明显健硕不少,枝细身肥,故整体呈下坠之势,欲采摘一二踮起脚尖也未必可得。长在院内的芒果树,似因有种”种植归属感”旁人便觉得它有了故事,更不敢亵玩焉。 竟想起高中最喜爱的一篇古文《项脊轩志》,明人归有光对轩内景、物、人、事细腻而克制的描写实实撼人心魄,至今仍存留着抒情散文的”衰败美”,建构了我最初的”文人美学”。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之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写作手法所氤氲的哀情尤难为怀。 明清大家里,归有光的文笔并非多么出众,却能以真情实感和简洁朴素之风流传于世。在他的《寒花葬志》中也有”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一句,把二十岁就夭殇的寒花凄惨离世作为转折结尾,大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的哽咽吞声和掷笔长叹。归有光特别擅长借物抒情,尤其从日常琐碎的细节处着笔,未动笔前情感已郁积内心,随着他对景、物、事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使笔下的每个小物件都滤上了人性的光辉,再加上旧情与新绪的交错,使得文字奔袭胸中,结尾处都以一种”欲说还休”的表达,强有力地冲击着历代读者的心。 明人王锡爵曾对归有光的作品作出如此评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民国学者胡怀琛在其《抒情文作法》中把归有光赞誉为中国第一位抒情诗人。这样的评价实至名归,我们在归有光身上看到了一个文人难有的真性情。 真性情原本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底色与基调,如今处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已是不可多得。林清玄曾说这世间最缺的品质是从容和有情,这两种品质是大国民的品质,但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 蒋勋说,李白的诗句不难,难的是人的真性情。”从容有情”也许就是李白那”五花马千金裘”说当就当的美酒,此番真性情不同于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个”“忍”字还是泄露了柳永内心的底气不足。更不同于被唐明皇唤来所做的“命题诗”,毕竟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