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讲解内容本章与第四章“审计抽样”均属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结构简图本章考情分析纵观最近五年的试题,本章内容仅在2012年考查了“信息系统审计关联范围(2015年教材P101,表5-1)”的知识点(单选题,1分)。由于2015年本章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本章知识点在2015年的可考程度增大,预测考试分值可能为2分左右。本章教材变化2015年本章教材几乎被重新编写(在给节的考点中,已详细标明)。本章核心考点解读本章内容第一节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有修订)1第二节评估信息技术的风险(教材内容未变)第三节信息技术中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有新增)第四节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有新增)第五节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有新增)第六节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有新增)第一节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考点一】对信息技术的考虑(一)在计算机产生以前1.在计算机产生以前,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最初是以手工处理的方式进行的。2.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将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企业内部和外部需要的各种纸质会计信息。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方式毫无疑问是手工的形式。(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大众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大众化,一些企业开始用计算机来处理部分会计资料。例如,工资管理程序、存货管理程序等,逐步用机器替代了部分人工劳动。但由于计算机处理的范围还比较小,注册会计师可以忽略计算机的存在,直接对打印出来的纸质文档进行审计。(三)会计信息技术化的大规模普及1.由于会计信息技术化的大规模普及,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处理已经实现信息化。2.注册会计师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审计的重要性,但这时人们对信息技术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阶段,注册会计师仍然可以绕过信息系统,对财务数据和报表进行核实,以获取审计证据。(四)伴随着会计信息技术化的成熟1.伴随着会计信息技术化的成熟,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2.这时的企业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在规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考点二】信息技术与财务报告的关系(一)有效的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2有效的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下列功能并保留记录结果:1.识别和记录全部授权交易;2.及时、详细记录交易内容,并在财务报告中对全部交易进行适当分类;3.衡量交易价值,并在财务报告中适当体现相关价值;4.确定交易发生期间,并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5.将相关交易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作适当披露。(二)考虑信息的特征1.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而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2.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权限制等四个方面特征。【考点三】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积极影响(教材内容修订)(一)人工控制、信息系统对控制的影响(教材P95)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人工控制越来越多地被自动控制所替代。2.如果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系统处理业务,并不意味着人工控制被完全取代。3.信息系统对控制的影响,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4.在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中,系统进行自动操作来实现对交易信息的创建、记录、处理和报告,并将相关信息保存为电子形式,但相关控制活动也可能同时包括手工的部分。5.由于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复杂程度不同,被审计单位的手工及自动控制的组合方式往往会有所区別。(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动控制能为企业带来的好处(5个方面)1.自动控制能够有效处理大流量交易及数据,因为自动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与业务规则一致的系统处理方法;2.自动控制比较不容易被绕过;3.自动信息系统、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的相...